秋游汀泗桥

来源:咸宁日报 日期:2024-09-11 字号: 分享到:

在咸安,有一座饱经沧桑的历史古桥——汀泗桥。

桥全部石构,发卷三孔,长三十一点二米,宽五点五米,高六点五三米,主孔净跨为九点二米,两侧孔净跨各为七点二米,在卷孔间的两边设四个菱形桥墩以阻洪水。据考证,汀泗桥始建于南宋,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重修。

旧时的汀泗桥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时107国道穿街而过,东街和西街有着一样的繁华,让这个千年古镇享有“小汉正街”的美誉。赤脚走在满街的石板路上,每一家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都会让孩子们好奇不已。

每到鸡鸣天晓的时候,附近农庄的村民就会拿着家里的土特产,去赶集换点零花钱,再购回自己家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赶集的长龙一直从西街到东街,沿着石板街摆满了两条长龙,只留有中间一条人挤人的通道。

一个老人,靠着桥上的长椅,在阳光里坐着,用那根已经磨亮了拐杖,不时地敲打着地面。秋日阳光灿烂,洒在老人厚重的衣服上,褶皱的脸被阳光晒成古铜色,如同一幅被时光浸染的画作。

空荡荡的石板街上,风卷起街边的树叶,裹挟着向前方奔走,风声越来越大,最后在附近人家的檐棚上发出沉重的“噼啪”声,似乎正重塑着这条街道的遗韵。

黄昏的晚霞带着胭脂红,涂抹在水磨石的台阶和青砂墙面上,墙边那棵歪斜着身子的榔树,淡淡的树影伸向桥边,在栏杆上被折断,另一半掉进桥下的河水里,随波荡漾。

古代社会,人们用木头架在沟壑或者溪流的通道上,他们称这种凌空跨沟的横木为“桥”。伴随着朝代更迭,从西周至秦汉,再到如今的现代化社会,桥也由最初单一的木质桥梁演变为砖石结构的平桥、拱桥、钢结构桥梁等,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让“桥”的概念也愈加丰富。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桥头把酒言欢,孩童们在桥上嬉戏打闹,有太多故事在“桥”上上演,或喜、或悲。桥头的村庄,已由过去的茅屋改建成砖瓦结构的新楼房。时光穿过汀泗桥,随着桥下那奔腾不息的河水,早已融入咸宁人的乡愁里。(陈希子)

责任编辑:但堂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