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5
嘉宾: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杰军;市法院副院长肖创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金保;市公安局副局长田红强。
内容: 4月25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年咸宁市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咸宁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和2025年重点工作内容,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
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回应社会各界对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关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咸宁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和2025年重点工作内容,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杰军先生;市法院副院长肖创彬先生;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金保先生;市公安局副局长田红强先生。
首先,请刘杰军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杰军: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扣“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实现全面突破。
一、核心指标跃升,彰显创新活力
2024年,咸宁市授权发明专利435件,同比增长58.18%,增幅全省第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33件,同比增长34.76%,增幅全省第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23件,同比增长33.64%,增幅全省第2;商标申请9948件,同比增长11.91%,增幅全省第7;商标注册7479件,同比增长106.15%,增幅全省第1;有效注册商标总量43756件,同比增长17.79%,增幅全省第2。专利转让许可952次,同比增长38.6%;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2.56亿元,同比增长26%。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1家,获得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1个、“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银奖2个。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咸宁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更是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全面释放。
二、创新举措频出,打造“咸宁样板”
咸宁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变更与商标变更同步受理工作,实现全市企业登记窗口和商标受理窗口全面融通。咸宁商标受理窗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通报表彰。
积极开展“融站入所”工作,全市市场监管所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站全覆盖。2024年,嘉鱼县入选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两站”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
高标准建设赤壁青砖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赤壁青砖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8.26亿元。去年,中部地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座谈会在赤壁召开。
三、执法护权亮剑,筑牢保护屏障
以“守护知识产权”行动为重点,全年开展专项执法行动6次,查处知识产权案件52件,做出侵权纠纷行政裁决6件,出具维权意见88件,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重新建立咸宁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公安、版权五部门常态化联动,召开“岳九咸”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第三次联席会议,形成跨部门跨区域保护合力。
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市县全覆盖,共受理调解363件,成功调解303件,调解成功率83.47%。5家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经营主体被法院通报,并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2025年咸宁知识产权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70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量达到1.7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48000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到5亿元,专利转让许可次数1000次以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力争全省前列。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及历届全会精神,提升培育创造量质、增强运用转化效能、强化保护维权力度、大力推动品牌建设,为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更大力量。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刘杰军先生的介绍。
下面请肖创彬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市法院副院长肖创彬: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近年来,咸宁中院立足审判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和延伸司法职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审判质效、保护效能均取得长足进步。
2024 年,咸宁市两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73件,审结269件,结案率98.53%。通过优化案件诉讼程序,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实现 “繁案精审,简案快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上一年缩短37天,调撤率达63.87%,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审判质效明显提升。同时注重提升保护效能,凝聚合力践行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谋划以“保护创新”为切入点服务“支点建设”
2025年2月,咸宁中院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版权局出台《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职能 助推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实施意见》,围绕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机制,提出具体任务,助力我市加快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法治沃土,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围绕提升保护效能,不断探索联动协作新举措、新路径
自2022年3月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以来,至今已连续三年召开十二次会议,保持常态化运行并持续推进。
2022年4月和2023年4月,第一批、第二批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陆续挂牌并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站数量已达22家,为企业提供24小时零障碍在线服务。
2022年9月,咸宁中院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意见(试行)》,2024年2月印发工作指引细则,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保护的有机衔接。
2022年至2024年,岳阳、九江、咸宁中院及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开展跨域保护工作,签署合作协议,确立跨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并发布《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典型案例》90件,签订了《地理标志联合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共享工作成果。
三是围绕营造保护新格局,持续开展法治宣传与同台培训
去年3月,咸宁中院主办知识产权保护宣讲会,取得良好效果。今年4月,咸宁中院以“创新与融合——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商业秘密策略与专利保护实践”为主题,再次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宣讲会,一方面为高新企业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完善制度措施指明方向,一方面为职能部门办案提供指引,达到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下一步,咸宁中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以此次宣讲会作为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精彩开篇,举办更多内容多样、层次丰富的宣传周活动。目前,咸宁中院正在筹备知识产权沙龙、“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交流等活动,敬请关注!
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肖创彬先生的介绍。
请陈金保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金保: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下面由我为大家简要介绍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
一、聚焦主责主业,高质效办好知识产权检察案件
咸宁检察机关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发挥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对于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依法严惩知识产权犯罪。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起诉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9人,侵犯著作权罪1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7人。二是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力度。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送线索,办理了5件涉知识产权民事执行案件。三是有序拓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依托食品药品安全等法定领域,聚焦地理标志产品、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重点领域,积极稳妥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四是持续开展类案监督。加强类案情况分析研判,制发检察建议,坚持以“我管”促“都管”,把司法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强化内外联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深入贯彻最高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协同保护意见,积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强化工作合力。一方面,探索建立专门办案组织,组建知识产权专业化办案团队,对知识产权案件实行“一案四查”,同步审查是否涉刑事追诉、民事行政诉讼违法、行政行为违法、公益保护、社会治理等情形,为权利人实现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另一方面,深化与法院、公安、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成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多元联动保护机制。
三、丰富宣传方式,凝聚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力量
一是通过检察开放日的形式听取企业家意见,探索合作机制。如通山县院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专项普法活动,听取企业现实需求,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水平。二是通过送法进企业、进校园、进广场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法律宣传。如嘉鱼县院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三是强化典型案例引领,以案释法,切实做到“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围绕检察机关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等方面开展一对一案例培育指导。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围绕“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以“三个善于”引领做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积极履行检察职能,持续优化我市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陈金保先生的介绍。
请田红强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市公安局副局长田红强: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咸宁市公安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厅部署,与检察院、法院及行政部门协作,以“歼击2024”“昆仑2024”“雷火2024”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此类犯罪。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9人,捣毁生产、储存、销售窝点8个,涉案金额1763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900万余元。
一、情报导侦精准“打”。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平台,突出情报导侦,成功破获“4.18”和“9.26”特大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案,打掉烟嘴棒生产窝点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查获香烟嘴棒1020.6万支等物品,并拓展研判出销售非法烟机70余台的线索,发起全国集群战役,打掉涉及9省23个窝点的特大犯罪网络,抓获164人,涉案金额9681万元。
二、紧盯重点全链“挖”。2024年7月,通山县公安局根据报案,破获一起网络销售假冒精油案件,抓获8人,捣毁生产窝点1个、仓储窝点2个,查获假冒精油3000余瓶,涉案金额200余万元,该案被省厅评为省督案件。
三、行刑协作联动“治”。与行政执法部门协作,广辟线索来源,推进“两法”衔接。2024年4月,嘉鱼县公安局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破获一起假冒商标案,查明刘某受张某委托,非法加工耐克、阿迪达斯品牌外套8132件,涉案价值500余万元。
四、宣传引导立体“防”。围绕“110警营开放日”“3.15”“4.26”“5.15”等节点,开展普法宣传,送法进民企,以案释法,提升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呼吁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营造全社会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田红强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咸宁日报记者:2025年咸宁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突破?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杰军:
感谢您的提问。2024年咸宁市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量1.33件,全省第12,2025年将采取以下措施争取突破1.7件。
一是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服务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布局高价值发明专利。二是加强对重点产业链和创新企业的精准服务,协调审协湖北中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优质服务机构支持,组织生物、新材料领域创新主体开展专利预审备案。三是牢固树立质量导向,核查整治非正常专利申请,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四是发挥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创新研发资源优势,提供上门办照和面对面辅导申报等服务,推动专利落地咸宁。五是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设武汉专利代办处咸宁工作站,完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功能。
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咸宁站记者:《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职能 助推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哪些具体任务?
市法院副院长肖创彬:
感谢您的提问。《意见》围绕构建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格局、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与力度、提升知识产权联合保护能力、夯实知识产权联合保护保障基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三项具体任务:1.强化全面保护理念;2.加强多部门协作会商;3.扩大跨区域合作;4.健全侵权案件发现机制;5.建立线索移送机制;6.畅通提前介入与研判机制;7.完善案件纠纷解决机制;8.提升智力支持水平和能力;9.应对AI技术挑战;10.助力企业海外维权;11.发挥联合保护站点效能;12.支持知识产权创新孵化;13.推动知识产权社会共治。
谢谢!
荆楚网记者: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履职,请问今年有哪些新的举措?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金保:
感谢您的提问。咸宁市院将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实现对知识产权全方位、综合性保护的司法导向。具体而言,进一步加大打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力度,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恶意注册商标等行为;提升民事监督质效,主动开展依职权监督,加大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监督;透过行政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行刑双向衔接;严格把握公益诉讼的精准性、可诉性,有序探索涉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下一步,咸宁市检察机关将重点围绕综合履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检察办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咸宁篇章贡献检察力量。
谢谢!
香城都市报记者:去年全市公安机关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方面成效显著,请问今年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
市公安局副局长田红强: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定位和省厅部署,主动担当,密切协作,以更大决心、更强措施推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力求让百姓安心、企业敢于创新、营商环境深得人心。具体举措包括:
强化专案打击。以“昆仑”“歼击”专项行动为牵引,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增强打击精度、强度、广度和深度,力争“多破案、破大案”,提升群众安全感。
强化队伍建设。围绕实战需要,加强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汇编办案指南、证据规格、典型案例,提升履职能力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强化执法协作。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加强源头治理。
强化宣传教育。结合“3.15”“4.26”“双11”等重要节点,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增强公众意识,推动社会共治。
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